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回辉话句法结构的语序类型
  • [摘要]回辉话是SVO语言,以AM + V、AD + Adj、AN + V/Adj、PreP + O为优势基本语序,以NH + NM、NH + G、NH + Rel为名词短语优势语序,与南岛语、侗台语的语序类型较一致,S + m + St + Adj、Num + CL + NH、Rel + m + NH是汉语影响的结果。
  • 张 会 叶
  • 全文[ PDF 3181826.0 MB ] 2020.6(42):94-100  共有 922 人次浏览
  • 《五体清文鉴》的语言规划取向和对汉语北方方言研究的价值
  • [摘要]《五体清文鉴》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满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汉文5种文字对照的大型词汇语义分类辞书。本文对《五体清文鉴》所反映的清朝前期语言规划取向进行讨论的同时,重点论述其汉语词条对研究北方方言的价值。
  • 娜仁图雅
  • 全文[ PDF 7593222.0 MB ] 2021.3(43):95-106  共有 1128 人次浏览
  • 苗瑶语擦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
  • [摘要]苗瑶语擦音音位数量在6-10个之间的语言较多,其平均数目为9.5个,两倍于平均数目为4.6个的普遍共性;出现频率较高的调音部位是齿/龈、喉、腭前、唇齿,调音部位数量沿着由北到南、从西往东的苗瑶语分布地理路线逐步递减;调音部位组合以4-5个为主,其中[唇齿 + 齿/龈 + 腭前 + 喉]的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擦音系统以清浊两分的格局为主;弛化擦音、送气擦音、先喉塞擦音、腭前擦音的高频出现是其显著类型特征。
  • 谭晓平
  • 全文[ PDF 6336.0 MB ] 2020.5(42):95-103  共有 1131 人次浏览
  •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中的吐火罗语借词对音研究
  • [摘要]基于Wilkens整理的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中的吐火罗语借词为研究对象,论文逐一列举55个吐火罗语借词。通过梵语、吐火罗语和回鹘语译音之间的对比,归纳出三者间的语音对应规律。从而证明,回鹘文献中的一些梵语借词并不是直接借入的,而是通过吐火罗语等媒介语进入回鹘语的。
  • 朱国祥
  • 全文[ PDF 5290.0 MB ] 2020.4(42):95-101  共有 1227 人次浏览
  • 蒙古语双音节词重音感知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E-prime对蒙古语双音节词进行了词重音的听感实验。通过实验,统计分析被试对母本和刺激样本的辨认率及重音位置的感知度,从而探讨蒙古语词重音声学相关参数与感知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发现,与听感和重音的感知度最密切相关的声学参数为音高,其次是音长。
  • 苏日古嘎 包桂兰
  • 全文[ PDF 6472773.0 MB ] 2022.3(44):96-105  共有 323 人次浏览
  • 西山布努语塞擦音 T 探源
  • [摘要]本文结合声学分析和语音共时比较讨论西山布努语龈腭塞擦音 T 的来源,认为龈腭塞擦音 T 来源于古闭塞音 *k,鼻冠闭塞音 *áT、*áQ、*??、*??,塞边音 *ql、*q?、*pl、*p?、*?? 和鼻冠塞边音 *mbl、*???。
  • 兰 庆 军
  • 全文[ PDF 6165736.0 MB ] 2022.4(44):97-106  共有 313 人次浏览
  • 对战国至唐代期间“羌人语”的考察
  • [摘要]历史上,“羌”是汉语史籍中对中国西部某一(些)族群的通称。部分学者认为,被称作“羌”的人群,其构成并不稳定,没有统一的语言。但战国至唐代期间“羌”人的语言,即本文所说的“羌人语”,其部分语词被记录在汉语文献中。在研究了这些语词后,学者或认为“羌人语”为羌语,或将之视作藏语。本文逐个考释了语义较明确的“羌人语”语词,发现他们都可用藏语解读,可认为“羌人语”是一种与藏文初创时期的藏语差异不大的古藏语方言。
  • 姜 照 中
  • 全文[ PDF 11045227.0 MB ] 2023.2(45):97-111  共有 451 人次浏览
  • 孟—高棉语流音韵尾 *-r、*-l的演变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孟—高棉语流音韵尾 *-r、*-l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进而讨论孟高棉语流音韵尾 *-r、*-l历时演变规律对研究上古汉语流音韵尾 *-r、*-l发展演变的意义。
  • 陈国庆 王育珊
  • 全文[ PDF 4008455.0 MB ] 2021.2(43):99-106  共有 1130 人次浏览
  • 彝语北部方言哈土圣乍话的接触音变及其成因
  • [摘要]彝语北部方言西昌黄联关镇哈土圣乍话在与当地所地话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语音上的变化,与同属一个土语的喜德圣乍话相比存在语音变异现象。其中,韵母的变化较为突出,而声母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个别词汇属于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现在的哈土圣乍话已发展成一种既不像喜德圣乍话,也不全像所地话的区域性变体。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方言接触所造成的,是强势方言影响的结果。
  • 刘正发 鲁阿呷
  • 全文[ PDF 4344492.0 MB ] 2021.1(43):99-106  共有 960 人次浏览
  • 元代藏僧沙啰巴译经咒文对音研究
  • [摘要]元代沙啰巴翻译的陀罗尼中咒语,其梵汉对音反映的汉语声韵调系统主要特点有:全浊声母清化;照二、三组不区别;来母读l;泥、娘母无别;疑、影、以、云、微等读零声母;部分果摄字元音读o;蟹摄三、四等字并入止摄读i,一、二等字独立读ai;流摄重唇音字读u;效摄读au;阳声韵韵尾混淆;入声韵尾消失;宕、江摄入声读o等。其语音应该是元代的汉语通语系统。
  • 徐 朝 东
  • 全文[ PDF 6309928.0 MB ] 2020.6(42):101-111  共有 923 人次浏览
  • 茶的别称“蔎”的起源与消亡——兼论汉字的过滤机制
  • [摘要]汉字记录的并不一定就是汉语。汉语的历史文献中,“蔎”字记录了两个词,其一义为“草香”,首见于汉代;其二义为“茶的别名”,首见于唐代《茶经》,且被视为蜀西南方言词。本文认为这两个义项之间并无演变关系,并对蜀西南之所指作了重新厘清。通过考察历史文献中“蔎”的用法,发现“蔎”在明清时的重新启用是追求典雅的复古用法。从词源上讲,“蔎”可能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语借词,可与原始布朗语的* lha“叶子”联系起来。“蔎”记录的借词通过“汉字的过滤”机制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与其他同义词产生竞争,但由于其路径受限,进而体现在语言使用上受限,最终退出日常词汇系统。
  • 汪 锋 殷 玥
  • 全文[ PDF 4395778.0 MB ] 2021.1(43):102-113  共有 996 人次浏览
  • 论大营苗语的指示词
  • [摘要]大营苗语有五个指示词,属距离定位三分层级嵌套系统,都能修饰量词和量词短语,表定指;还能单独修饰名词,充当主语、宾语;有的还能充当话语标记和关联词语。这说明大营苗语的指示词不仅具有指示限定词的功能,还具有指示代词的功能,也说明大营苗语已经出现指示词语法化为代词的现象。
  • 谢关艳
  • 全文[ PDF 3711.0 MB ] 2020.4(42):102-108  共有 1119 人次浏览
  • 18世纪中后期朝鲜教科书《汉语抄》中的东北官话词汇考证
  • [摘要]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交流频繁,汉语北方官话成为朝鲜学习的重要对象。根据实际需要,朝鲜刊行了朝鲜语、汉语对译词汇系列书籍,其中,成书于18世纪中后期的《汉语抄》收录了5097条近代汉语词汇。这些词汇涉及汉语多个方言,是研究明清时期汉语方言词汇的珍贵材料。本文借助有关工具书,梳理出47条汉语东北官话词汇并对其中的11条进行了考证。
  • 金哲俊 郜婉琳
  • 全文[ PDF 5417033.0 MB ] 2022.6(44):102-110  共有 575 人次浏览
  • “口水”词及其派生义
  • [摘要]“水”是斯瓦迪士“百词表”里的核心词,“口水”是“水”的下位词,均是语言里很重要的词语。“口水”会派生出诸如“胡说、糊涂”一类的派生义。本文以汉语为依托,借助汉藏语比较、词义比较,对“口水”概念场的词义演变进行探讨,对语言的历史比较、具体语言词义的梳理,有一定的意义。
  • 黄树先 张 倩
  • 全文[ PDF 5291206.0 MB ] 2022.2(44):102-109  共有 375 人次浏览
  • 乌孜别克语亲属称谓的历时演变
  • [摘要]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国乌孜别克族的亲属称谓系统。通过与察哈台语和维吾尔语进行比较,分析乌孜别克语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演变轨迹。
  • 阿达来提
  • 全文[ PDF 6098.0 MB ] 2020.5(42):104-113  共有 1262 人次浏览
  • 《回回馆译语》《回回馆杂字》对音及校释
  • [摘要]《回回馆译语》《回回馆杂字》作为明清时期官方波斯语培训教材,采用汉字音标注波斯文音读,各版本在传抄中存在波斯文与音注汉字对音不合的现象。本文系统梳理了7个版本波斯文教材“波斯—汉”对音不合的语音现象,并对其对音不合的词条进行校释。对音不合主要由字母变体多样,字母形近、音近,以及研究者对其校释不足乃至误解等因素所致。
  • 周 永 军
  • 全文[ PDF 7086860.0 MB ] 2022.5(44):105-114  共有 390 人次浏览
  • 红罗畲语鼻音声母的音值与来源——兼论粤东闽南话的浊塞音声母
  • [摘要]红罗畲语有 m、? 两个鼻音声母,其实际发音为鼻塞音 m?、??。这两个鼻音声母在发音上与其周边的粤东闽南话带鼻音色彩的浊塞音 b、ɡ 有相似之处。在畲语与粤东闽南话的接触过程中,闽南话的浊塞音 b、ɡ 对畲语鼻塞音的衍生具有推动作用。但随着普通话和客家话对畲语影响的加大,畲语鼻塞音声母的塞音部分弱化,年轻人的口语中已无塞音成分。
  • 吴 芳
  • 全文[ PDF 5231958.0 MB ] 2023.1(45):105-114  共有 252 人次浏览
  • 白午苗语距离指示词的隐喻映射与扩散
  • [摘要]本文讨论白午苗语距离指示词的隐喻映射和扩散问题。白午苗语的距离指示词以观察者的角度分为近指、远指、较远指、最远指和忆指5级。基于距离指示词的[+ 距离]义,认为距离指示词与人称代词、时间名词存在距离象似关联,距离指示词经过隐喻向人称代词和时间名词跨域映射和扩散。
  • 胡 朝 君
  • 全文[ PDF 5144390.0 MB ] 2023.3(45):105-114  共有 511 人次浏览
  • 纳西东巴经“塞”字异体演变考
  • [摘要]纳西东巴经中异体字繁多,对“塞”及相关字符进行数据库分析可以管窥经书异体字复杂的分化演变。本文考察了1016册经书中所有出现的“塞”字及相关字符的异体字,发现其呈现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属于同源异体字。经溯源,“塞”是以“拴”会意兼注音的形声字,在经文中主要作为假借字记词使用,因自身偏旁的讹变和“拴”“姜”“气”等相关字符的演变而导致造字理据的误解。
  • 高 新 凯
  • 全文[ PDF 6389524.0 MB ] 2022.3(44):106-115  共有 344 人次浏览
  • 类型学视野下布依语连动结构的句法特征
  • [摘要]布依语连动结构可分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类。通过考察分析,发现布依语连动结构的句法特征主要表现于单句性、语法范畴和论元3个方面。其中,单句性受限明显;语法范畴以对时范畴语义的单一性限制最为显著,而对体范畴和极性赋值的限制就开放得多;论元方面,主语论元共享是常态且具有强制性,宾语论元共享不具有强制性。
  • 朱 德 康
  • 全文[ PDF 5124378.0 MB ] 2022.4(44):107-114  共有 332 人次浏览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